学会动态 首页 >学会动态 >

2020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

发布时间:2020-11-23 11:46:00

11月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承办的2020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

本次论坛作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年度重点活动,以“创新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搭建中欧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国际化平台,从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深入探讨中欧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及国际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中欧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科学家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国科协副主席李洪在致辞中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与欧洲地区国家建交多年,在政治、贸易和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上稳步推进,建立了坚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欧科技合作一直是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双方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对推动中欧经济社会进步提升中欧双方人民福祉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中欧科技界、产业界、投资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参会代表,能够通过此次论坛,分享理念,对话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讨中欧科技创新发展与合作的新模式与新方向。

\

2020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现场

\

2020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国外嘉宾作视频报告

在开幕式暨主旨论坛上,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家的8位嘉宾作主题演讲。欧洲科技商会主席Florian von Tucher就“中欧科技国际合作创新探索与实践”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对于科技和创新进行了极大的投入,有非常开放的态度来推进国际合作。对于欧洲来讲,中国作为伙伴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就“中欧科技合作•绿色复苏”发表演讲,他指出,中欧在应对气侯变化和公共卫生健康领域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也有很大的潜力。绿色复苏是一场社会经济变革的拐点,在这个拐点中有阵痛但是也有潜力,将来要引进的就是绿色要素,要输出的是绿色产品,要形成绿色产业链,同时营造绿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科技处处长魏立国博士就“中欧科研创新合作:经验与前景”发表演讲,他分享了中欧在科技合作领域方面的一些经历和实践。他指出,20多年前中欧双方就已经签署了科技合作的协议。欧盟2004年设立的“地平线2020”欧洲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有关基础科研领域开展的研究项目,有许多中国团队参与,中国是目前为止排名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合作伙伴。“地平线2020”是完全对中国团队开放的,也对全球的团队开放,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中欧合作的合作,通过合作来应对全球所面临的难题,包括气侯变化等。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二级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院士赵新力就“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打造中欧科技创新共同体”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和欧洲是两大举足轻重的实体,面临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挑战带来未来合作和发展的大机遇,中欧更应抓住先机,加强合作,打造中欧科技创新共同体,才能快速发展,互利共赢。

主旨论坛上,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Bernard Dewit、巴伐利亚州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Dr. Lucie Merkle、芬兰市长协会主席、原芬兰萨娄市市长兰塔克可、英国科技委员会数字产业集群总监James Bedford分别作“开创中欧科技国际合作创新新局面”“德国巴伐利亚州和中国的商贸关系与合作愿景” “北欧国家及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中英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合作实践”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由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四个平行分论坛——2020中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坛、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论坛、数字经济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和中欧创新科技项目路演活动组成,共邀请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芬兰、乌克兰、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45位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位,德国国家科学院与工程院及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3位院士,论坛邀请了中国、欧洲相关国家政府官员、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和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创新载体、投资机构等代表参加,现场参加人数近800人,企业500余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国外专家均以视频方式参加。论坛实况通过科创中国、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现场云客户端、新浪微博(深圳商报官方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进行了直播推广发布,总计观看量超90万人次。



上一篇:2020中国—东盟汇商聚智高峰论坛在南宁开幕
下一篇: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圆桌会议

版权所有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辑部   备案序号:津ICP备05052599号